日本是對食品安全把控非常嚴格,甚至幾乎近于苛刻的國家,而近日,連蔬菜的形狀都會經過挑選才進行販賣的日本,卻出了一起讓日本國民十分驚恐的牛奶安全事件。
事情是這樣的,日本的國民食品企業明治所生產,并且已經流入市場販賣的牛奶,被檢測出了成分中含有動物用的藥品。
這些牛奶都是在明治位于關西的工廠生產的,而關西工廠生產的 「明治牛奶 」會被運往日本西部的所有地區,包括關西地區、中部地區和北陸地區。這些牛奶都是瓶裝的,本來用于發送給訂購了牛奶的家庭,會配送到訂購的家庭中。
簡而言之就是,這些牛奶是完全被預定好的商品,所以可能大多已經送到客戶家里,甚至有可能已經被食用了。
而目前,大阪府政府已根據《食品衛生法》下令,食品制造商明治公司召回其關西工廠生產的約 44,000 瓶牛奶。
據大阪府政府稱,岸和田公共衛生中心于 6 月 6 日對位于貝冢市的明治關西工廠進行了檢查,發現了獸藥磺胺甲氧嘧啶。
召回的這 44,000 瓶牛奶,有效期為本月 13 日,目前尚未確認對健康造成損害,但是情況也算是十分緊急了。
磺胺甲氧嘧啶是一種抗菌物質,用于預防和治療奶牛和豬的傳染病,《食品衛生法》禁止在擠奶前 72 小時內使用這種物質。
而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關西工廠在生產這批牛奶的時候,沒有嚴格遵守「禁止在擠奶前72小時給奶牛使用藥物」這一規定,也就是說,奶牛吃了這種藥還沒過3天,就被擠奶了。
這一新聞的發布,讓日本國民非常驚恐和憤怒,有人提出了為什麼國外的商品在日本商家不需要那麼嚴格的檢測。
「國外生產的牛肉含有生長激素,小麥含有除草劑,這些都可以在超市貨架上找到。而國產產品是禁止的,進口產品卻可以在不違法的情況下通過,這樣的法律不奇怪嗎?規則本身被扭曲,以及對牛奶中抗菌劑殘留的擔憂,對于準確了解原因和背景非常重要。到底是誰受益?」
而更有網友認為日本人的體質大多不適合喝牛奶,會乳糖不耐,那不如不喝。
「長期以來,牛奶一直是蛋白質和鈣的簡單來源,這對成長中的兒童尤其有益。然而,奶牛飼料中含有的抗生素和其他藥物一直存在問題。一些專家表示,這只會對牛奶消化困難的日本人民有害,但大型飲料公司和奶牛養殖者的生活方式使這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我認為牛奶會促進過敏,所以如果你不想喝的話,我認為最好不要強迫自己喝。但事實是,我喜歡牛奶。我開始喝很多它來增強肌肉,但它很美味。所以我知道有喂養問題,但他還是喝了不少。對我來說,牛奶就像酒精一樣,如果可能的話我會盡量避免,但兩者都很美味,我就是無法放棄。」
更有網友認為這次的事件并不是意外,而是故意為之,甚至因此想起了23年前另一個食品界巨頭雪印牛奶的中毒事件。
「23年前,雪印發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直到大約五年前的明治時代,我們才開始接受送貨上門服務,但我不知道當時是否可以。而在這種情況下,無論結果如何,如果摻和進來,那就是故意的。我覺得整個明治品牌和牛奶行業本身的聲譽都會受到損害。」
說起23年前的雪印牛奶中毒事件,也是非常讓人驚慌。
這是一起在2000年,發生在近畿地區以雪印牛奶公司(現為Megmike雪印)為中心的,由于乳制品(主要是低脂牛奶)而引起的集體中毒事件。
當時北海道雪印乳業工廠生產設備因為冰柱的掉落而停電三個小時,工廠罐內的脫脂牛奶被加熱到了20多攝氏度,大約有4個小時。在此期間,具有致病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大量繁殖。
而這些本該被丟棄的牛奶,因為被工廠認定只要用滅菌器殺菌就可以再次投入生產,于是并沒有被丟棄,而是暫時放置了。在這之后,工廠發現脫脂奶粉中細菌生長異常,但生產經理因害怕被訓斥而將其掩蓋。除了原樣發貨外,一部分還被重新制作成了脫脂奶粉,雖然金黃色葡萄球菌本身被殺死,但殘留毒素的脫脂奶粉卻被送往大阪工廠。
這種牛奶被使用在了大阪工廠生產的「雪印低脂牛奶」中,用于生產三種加工食品,主要在超市販賣。
6月25日和歌山縣的三名飲用過雪印低脂牛奶的兒童最先出現嘔吐癥狀,後來越來越多同樣癥狀的患者出現,事情一發不可收拾。
大阪市一家醫院向大阪市保健所報告了疑似食物中毒病例,因此大阪市公共衛生中心對大阪工廠進行了現場檢查,并指示該公司主動召回可疑產品,并在報紙上發布了公司通知。
但大阪工廠卻因總公司高管正在參加股東大會而推遲做出決定,直到第二天才開始召回30萬件產品,且沒有發布公司公告。同一天,大阪市公共衛生中心對大阪工廠的反應感到擔憂,發布了自己的新聞稿,宣布懷疑發生食物中毒。深夜,大阪工廠召開首次新聞發布會,宣布暫時停止低脂牛奶生產。受污染產品于 21 日開始發貨 8 天后,該決定被暫停,但反應來得太晚,無法遏制損失。
雪印乳業也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飽受質疑,讓消費者感到無法信任。
而那次事件影響了整個日本的牛奶行業,規定了只有純正的牛奶能使用「牛乳」的商品名,而任何有添加其他成分的只能掛「ミルク」(Milk)的商品名。
而在更早之前,大概50年代,另一個日本食品行業巨頭森永乳業著名的「奶粉砒霜中毒事件」,至今回憶起都讓人心驚膽戰,所造成的嚴重后果也延續至今。
這也是常常被稱為日本第一起食品安全問題事件。這起事件發生在1995年的6月左右,主要發生在日本西部地區,當時許多嬰幼兒飲用了森永的奶粉中毒了,因為奶粉中含有砒霜。
森永當時花了很大的廣告費用推廣,幾乎日本全國一半的牛奶都是森永生產的。鮮奶供不應求了,于是森永就用非鮮奶作原料,加入一種叫作磷酸蘇打的穩定劑。當然這種穩定劑,也分藥用和工業用途,森永的德島工廠卻選用了含砒霜成分、用于殺蟲的工業磷酸蘇打,這個東西咱們俗稱砒霜。
起初不少嬰兒的癥狀被當成了一種怪病,原因不明的腹瀉,發燒,那其實是因為攝入了這種化學物質后的中毒反應,會導致神經障礙,器官受損等結果。
開始大家很驚恐,都不知道怎麼回事,最終岡山大學醫學院第一病理學系的教授發現病因是森永乳業生產的奶粉。于是在1955年8月24日,通過岡山縣向當時的厚生勞動省報告此事 ,事件才被發現。
這起案件最終導致了12344名嬰兒中毒,其中有130名嬰兒死亡。然而,當時因為「消費者權益」尚未確立,并沒能為患者采取令人滿意的救助措施。
而這起案件的許多受害者,至今都因為當初的中毒留下了后遺癥,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終身殘障。
所以日本國民對于牛奶等奶制品出問題的態度是一直很敏感,這也是應該的,畢竟上面說的這些大品牌可都是大家每天食用的國民品牌。如此的信任被辜負,難免難以接受,也難免擔心。如今沒想到時隔這麼多年卻再次出現了這樣因為疏忽才導致的牛奶安全問題,實在讓人憤怒和擔憂。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