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出生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獨自打拼多年成為跳水皇后。
霍啟剛,豪門之后,從上學起就走上了被父輩們鋪墊好的那條路。
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度過數年婚姻,又在杭州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攜手。
郭晶晶作為執旗手出場,霍啟剛作為中國香港代表團領隊出場。
他們向觀眾揮了揮手,最好的定格。
霍啟剛和郭晶晶是兩個忙人。
這次亞運會上,郭晶晶是亞運會的火炬手,公益圓夢大使,推廣大使,和跳水比賽評審。
霍啟剛是中國香港代表團團長,帶領包括660名運動員在內的940個「團員」。
這是有史以來香港最大規模的運動團隊。
而在參加亞運會之前,霍啟剛被香港浸會大學授予「榮譽大學院士」,香港第十四屆人大代表,被聘為中糧集團外部董事。
再往前2020年霍啟剛,參加香港特區立法會換屆選舉,競逐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功能組別負責人。
丈夫事業有成,郭晶晶也在大灣區露面。
2018年,郭晶晶當選南沙文化理事長,空閑之余,她又在香港名媛聚會里露了一個臉。
去年9月,郭晶晶和老公霍啟剛帶著孩子參加一個文化活動。
在小劇場,郭晶晶給孩子們講故事,霍啟剛在社交平台賣力吆喝。
各忙各的,又互相幫襯。
無論是體育事業還是生活、公益,總能看到二人攜手共行的身影。
想起一首歌「一條路海角天涯,兩顆心相依相伴。風吹不走誓言,雨打不濕浪漫。意濟蒼生苦與痛,情牽天下喜與樂……你我寫下愛的神話。」
人們常說一入婚姻深似海,從此節操是路人。
但是看看跟地主家傻兒子似的霍啟剛和結婚之后也變得越來越柔軟的郭晶晶。
婚姻也有美好的樣子,合適的時間遇上合適的人,為了同一個目標,真的能做到更好。
但是一路走來,這條路有緣分,也有不容易。
郭晶晶是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的女兒。
因為愛挑食,不吃飯,為了改掉她這個壞習慣,父親把她送到了跳水隊,而后因為天分又被挖掘進了國家隊。
但這樣的人生并不算幸運,郭晶晶加入時中國跳水隊已經成了世界上最頂尖的隊伍,培養出了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冠軍,被媒體稱之為夢之隊。
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郭晶晶的天賦完全不夠用。
1996美國亞特蘭大,2000澳大利亞悉尼,兩屆奧運會郭晶晶都在單項上鎩羽而歸。
從悉尼回來,手握女子三米板銀牌的郭晶晶為了前途掙扎了很久。
那一年,她還不滿二十歲。
「身上有傷、對于很多跳水運動員來說,十九歲不算是很小的年紀了。」
再加上隨著伏明霞的退役,極其渴望拿到冠軍的郭晶晶心態失衡,讓自己的狀態跌到了職業生涯最低點。
于是她想,自己應該退役了。
但轉折發生了,那一年北京終于申奧成功,誰不想在家門口聽到國人的歡呼聲呢?
抱著這樣的期待,郭晶晶改變了自己的訓練態度:
我不是為別人而跳,我不是為了完成每天的訓練任務才站在跳台上,我是為了自己。
當把工作真正變成了熱愛,日復一日枯燥無味的訓練生活就不再讓人厭倦。
從那之后,郭晶晶變得更加努力和瘋狂,她成為了每天最早到訓練崗位上的隊員。
付出也讓郭晶晶得到了她應有的回報。
在2004年的希臘和2008年的北京,郭晶晶得到并蟬聯了女子三米台單人和雙人冠軍。
在郭晶晶為國爭光的時候,霍啟剛還是個豪門里沒有故事的男同學。
他中學讀完便出了國,在牛津讀經濟學和管理學,後來去高盛做分析師,一直在2002年才回香港。
那時人們議論最多的是他的爺爺霍英東。
在香港所有富豪中,霍英東是最特別的那個。
母親生下他的地點在一條2米多長的舢板上,此后一家7口都在這條舢板上生活。
7歲那年,霍英東因意外失去了父親和兄長,一家人轉回岸上生活,又遭遇了困難,幾經波折后才過上正常生活。
1953年,跟隨發展,霍英東開始經營房產,憑此攢下了近2000萬身家。
值得一提的是,時至今日人們總提起他首創的「賣樓花」(商品房預售)制度,毀譽參半。
但很少有人知道,為了香港發展高樓大廈,霍英東做了幾十年不賺錢的海沙生意。
沒有這些海沙,香港永遠還是一個小漁村。
後來霍英東淡出商界后,他有了更多時間和自由去北京。
每次來內地,都要買很多東西回港,小到工藝品大到機械設備。
少年強則國強,這句話放在哪個國家都管用。
當時國外一直不承認中國在國際體育組織中應有的地位。
為此霍英東常年在各種國際賽事中奔走,使得中國陸續獲得了國際羽聯、足聯、籃聯的承認。
當然這些肯定也不只是他一個人能解決的,但他的關系網毋庸置疑發揮了巨大作用。
1984年,中國重返國際奧委會后第一次參加奧運會,霍英東帶著全家人前往洛杉磯觀賽。
在那里,他看到了兩個優秀的年輕人,一個叫許海峰,另一個叫李寧。
少年強則國強,霍英東有了中國人自己辦一場奧運會的想法,為此又是散盡家財不間斷奔走。
只可惜當年因為一票之差,北京與奧運失之交臂。
霍英東極度失落,淋巴癌也越來越嚴重,無奈把體育事業交給了孩子們。
等到2001年,北京申奧終于成功,已經78歲的霍英東聽說后,激動的跑到游泳池扎了一個猛子。
5年后,霍英東因病在北京逝世。
是的,霍家豪門不是因為有錢才豪,而是因為情懷。
霍英東去世的遺言很簡單,他希望更多人看到現在的成果,希望中國體育強大,中國更強大。
而這個遺愿後來傳到了霍啟剛身上。
他和郭晶晶相遇,也成為了冥冥中的注定。
2004年金牌運動員訪問澳門,兩人彼此欣賞,一見定情。
他追她,主動學習了拼音和普通話,為了能盡可能多的看到對方,所有比賽都去。
她嫁他,還是買廉價衣服,帶1塊錢的發圈。
婚后兩人搬出了霍家豪宅,過著樸素生活。
給孩子買20港幣的地攤貨,和老公一起逛平價超市和菜市場。
甜蜜,尊重,淡然,互為頂配,可能很少再見到這樣的婚姻結合。
但也不是十全十美,外界看來,這其實是一段女強男弱的婚姻。
霍老爺子就曾說過,郭晶晶是下嫁。
貫徹網站分析的更直白,郭晶晶在全球的商業價值至今仍超過霍啟剛。
女強男弱這四個字,可是一個魔咒。
再見愛人的好幾對現在還掛在熱搜上,特別是傅首爾和老劉,曾經人人羨慕的情侶,高知分子,把生活過得淚流滿面。
所以為什麼郭晶晶和霍啟剛的婚姻沒有問題?
婚姻還是需要兩個人經營的。
郭晶晶和傅首爾都是婚后支棱起來拼事業的。
傅首爾原來是一個作家,後來換了賽道去做脫口秀。
郭晶晶退役后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又主動選擇了到英國繼續讀書。
霍啟剛和老劉也都是一個能夠穩定提供情緒價值的丈夫。
我記得傅首爾有一次因為壓力嚷嚷著要退賽,老劉就說,退就退吧,咱們不玩了。
霍啟剛也是,比如郭晶晶在理發店做頭髮,他乖巧地等待了整整三個小時。
郭晶晶懷孕,霍啟剛上班前會給她熬湯,下班回來做飯。
郭晶晶去東京奧運會作裁判,電話卡、司機都是霍啟剛一手包辦。
分居的半個月里,霍啟剛中間帶孩子去吃了一次快餐,怕被郭晶晶罵,專門接受媒體采訪道歉:
還有綜藝那個名場面,霍啟剛吃不下芥末壽司,郭晶晶一個「咽」字,他就乖乖地咽下去了。
所以按照常理,讓一個豪門公子變得成為奶爸,他頭髮應該比老劉掉得更快才是。
但不同的是做這些的時候老劉一臉擰巴,而霍啟剛眼里永遠有光。
還有,霍啟剛曾說過一句話,我沒時間陪你帶個禮物回家,這不是過日子,過日子就應該一塊去逛逛超市。
類似的故事老劉也說過,不過意思是反的,他覺得傅首爾自己能更快樂,和自己一塊只會喪失價值觀。
▽
正常的強弱此消彼長從一個尋常現象變成一種焦慮恐怕也在于此。
弱的本質不是因為強,是男性希望永遠能被人稱為好丈夫、好爸爸。
這種安全感要麼是抓在手里,要麼是放手成全對方也安心做自己。
郭晶晶和傅首爾這兩個女人是很聰明的,她們都給了對方這個選擇的機會。
就像傅首爾把老劉編進段子里,郭晶晶和霍啟剛一起接受采訪。
但很顯然老劉和霍啟剛的選擇不同。
而后者更符合婚姻的規律,兩個人精神上共同成長才是和諧,一個人止步不前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說白了,霍啟剛就是把自己捋順了。
他真心以郭晶晶為驕傲,同時能接受女人的強大,更能專注自己的價值。
老劉嘛,總覺得他還是把自己當外人了。
其實這樣從兩口子的角度互文著看婚姻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過去我們總說郭晶晶身上好像有很多的標簽,又沒有任何標簽。
她可以拿起一切,接受歡呼,她也能夠放下一切,只是做她自己。
自尊,自信,自我。這是郭晶晶身上最閃光的地方之一。
殊不知這個一切在霍啟剛眼里更是:
晶晶對我而言就像是一個寶藏,一開始我喜歡她的堅強、沉穩以及冠軍的光環,可是相處這麼久,我還是能從她身上發現新鮮的打動我的東西。
這便是婚姻里更高級的合作,互相欣賞互相學習互相依靠。
在家里是一對恩愛的夫妻,到了外面又是同心協力的搭檔。
不分彼此但又拎得很清,有愛意纏綿也有雷厲風行。
能自如,也能自洽,兩個人都心甘情愿把自己的角色演好,結局自然就會精彩。